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9周升旗仪式
今天是2017年4月10日,武汉光谷为明实验学校全体师生在礼堂举行第9周《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主题升旗仪式。
担任本周升旗仪式的班级是优一(2)班,升旗手是刘毓乐、李雨欣,护旗手是丁灏宸、朱梓溪、张雨萌、汤泞菲,主持人是田源、陈雨涵同学。
一年级优质一(2)班是一个健康、活泼、向上的班级,有34个精灵小天使组成,又名“天使乐园”。寓意着:他们将在为明大乐园、班级小乐园中如天使般开心、快乐成长!有缘相聚,用爱珍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的结果来源于点滴的过程是他们班的口号。本学年他们将努力做到:树立一个信心:我能我行;创设一个环境:礼貌有序;培养一个习惯:自觉自律;创立一种学风:勤奋认真。
升旗后由优一(2)班班主任李玉珠老师作国旗下演讲,她和同学们讲了两则小故事,教育同学们要把一些主要的图书进行分类,放到比较熟悉的位置,以便于查阅。无论我们用了什么东西,用完之后,要记得随手放回原位,这样不论是下次使用还是别人使用,都知道去哪里找,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样做事情便会有始有终,有条不紊。
接着由优一(2)班全体同学带来精彩的节目表演《爱护图书》。
值周教师谭平老师对上周德育常规进行小结,由教务处范小宝主任为获得为明之星的班级颁奖。一年级组:优一(1)、国一(1);二年级组:二(1)、二(2)、二(3);三至六年级:三(2)、五(1);初中部:七(2)。
第八周获得“文明用餐班级”称号的班级是:优一(2)、国二(1)、优四(2)。
第八周获得英语口语测试成绩优秀的班级是:优一(2)、国一(2)优四(2)、国五(1)、六(1)班。
最后在庄严的宣誓声中结束了本周的升旗仪式。
附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演讲的主题是国学《弟子规》“馀力学文”篇中“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意思是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下面和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相传中国上古时候有一名巧匠,叫陆倕(chuí)。他自幼喜爱读书。六岁时,父亲给他盖了一间小茅草屋供他一个人攻读,并把先秦两汉诸子百家的各类书籍都弄来摆在小茅屋里,让陆倕随时翻阅,但惟独没有《汉书》,他听说不读《史记》和《汉书》不能称为学者,便要求父亲借本《汉书》来读。借回的《汉书》该还了,陆倕却找不到《汉书》中的四卷《五行志》了。父亲每天都追索四卷《五行志》的下落,幸亏陆倕已将《汉书》背熟了,他将所缺的章节默写出来,这才还给了人家。
壁 经 出 世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各种书籍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汉文帝时,开始在全国寻找书籍,一个叫伏生的老儒生口授了《尚书》二十八篇,使《尚书》得以流传。到了汉武帝时,鲁恭王想霸占孔子的故居改作花园,在拆房时,忽然从墙壁的夹洞中发现了一批竹简,同时空中传来一阵庄严的钟磬之声,鲁恭王吓坏了,忙下令停止拆房。在墙壁中发现的这批竹简包括《尚书》、《孝经》等古典书籍,因为是在墙壁中发现的,所以这些书被称为“壁经”。这些典籍的发现,对校正一些典籍的真伪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古代,图书大都为官府和有钱的人占有。据说,刘邦在灭掉秦王朝的时候,图书特别少,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国家的图书开始增多,于是朝廷派刘向开始对藏书进行了分类,并且收藏在宫廷中,这主要是方便帝王和贵族们学习。从此,图书的收藏就开始了。
今天,文化空前繁荣,图书增多了,个人图书的收藏数量也已相当可观,我们要把一些主要的图书进行分类,放到比较熟悉的位置,以便于查阅。
“动物归原”,这是我们生活、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良好习惯。无论我们用了什么东西,用完之后,要记得随手放回原位,这样不论是下次使用还是别人使用,都知道去哪里找,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样做事情便会有始有终,有条不紊。
同学们,请爱书、惜书,书来之不易,国学《弟子规》中学到很多学习好习惯,例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又如“心有疑、随扎记、就人问、求确义”等。同学们!行动起来,“播种好习惯,收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