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疾病小百科——红眼病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暴发流行的、剧烈的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其致病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0型。本病特点是发病急、传染性强、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合并结膜下出血、角膜损害及耳前淋巴腺肿大。
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kochweeks杆菌,流行性感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也可见到,后两种细菌平常可寄生于结膜囊内,不引起结膜炎,但在其他结膜病变及局部或全身抵抗力降低时有时也可引起急性结膜炎的发作,细菌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接接触结膜,在公共场所,集体单位如幼儿园,学校及家庭中迅速蔓延,导致流行,特别是在春秋二季。
症状
1.有剧烈的疼痛、畏光、流泪等重度刺激症状和水样分泌物;
2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球结膜下点、片状或广泛出血;
3角膜弥漫点状上皮脱落,荧光素着色;
4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
诊断
1.暴发流行,传染性强。
2.有剧烈的疼痛、畏光、流泪等重度刺激症状和水样分泌物。
3.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球结膜下出血。
4.角膜弥漫点状上皮脱落。
5.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
6.个别病例结膜炎消退后出现下肢麻痹。
预防
1,红眼病多见于春秋季节,可散发感染,也可流行于学校,工厂等集体生活场所;
2,忌食葱,韭菜,大蒜,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刺激食物,最好不吃带鱼,鲤鱼,虾,蟹等海腥发物;
饮食原则:
1)如患者风重于热,在饮食上宜吃散风为主,清热为辅的食物,可用车前草,薄荷叶煎汤洗眼或服用。
2)如因热重于风引起,饮食上宜清热为主,散风为辅。
治疗
一治疗原则
1.局部应用抗病毒眼药,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
2.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3.局部应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药物,口服各种维生素。
二用药原则
1.对急性期应用两种抗病毒眼药交替滴眼,并合并使用抗生素眼药。
2.口服1-2种抗病毒药物。
3.对炎症控制后加用角膜宁滴眼液、素高睫疗眼膏、口服多种维生素以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
4.重症病例可考虑应用干扰素。
5.本病传染性极强,主要为接触传染,注意避免.